作者:愛就編 時間:2015-07-17 04:24 閱讀:13186 標簽: 針織藝術 針織科技 編織機
這是一個以后只要把機子擺在胡同的通風口,喝著茶、聊著天,一條條彩色的圍脖就源源不斷產(chǎn)出的設計。
出生于荷蘭,工作生活在倫敦的藝術家Merel Karhof,2010年提出了個名為“wind knitting factory”(風力紡織機)的首個版本,并通過編織圍巾來測試和展示它的能力。自那時起,merel對這種機器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并且推出了名為“windworks”(風力發(fā)電站)的家具系列。她在荷蘭的桑斯安斯風車村,利用荷蘭老式風車、自己設計的風能針織機與一臺色料研磨機,完成木材切割、羊毛染色、和面料針織等工序,創(chuàng)作了一組家具產(chǎn)品系列。
視頻
Karhof用5年時間對“風力紡織機”進行完善,如今,在風力理想的情況下,10米長的毛線圍脖也僅僅是需要1—2天的時間。“風力紡織機”在“2015比利時瓦圖藝術節(jié)”上亮相,8月30日以前,這臺充滿想象力的機器將會在風力的帶動下,用直徑超過一米的“刀葉”,編織出一條鮮艷的彩帶。當氣流強勁時,機器的轉速就會加快;當氣流較為平穩(wěn)時,編織的速度就會放慢。
經(jīng)過一段時間,karhof就會把編織好的成果轉變成圍巾之類的針織品。每一件織品上都有一張寫有完成時間及風力情況的標簽。這臺便于挪動的“風力紡織機”通過展現(xiàn)這種充滿魔力的生產(chǎn)過程,讓我們看到了城市風力能源利用的無限潛力。
這款科技、環(huán)保、能源利用的絕妙設計,取自生活用之生活,Merel Karhof出生于1978年,經(jīng)常長時間住在不同的歐洲國家,旅行給了她機會磨礪她的好奇心,這些激發(fā)它將環(huán)境能源運用于產(chǎn)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