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開衫融合了多種元素,材質(zhì)選用水墨段染與亮片絲麻的組合,效果喜人,亮片若隱若現(xiàn),低調(diào)奢華,一種舊舊的復古的色調(diào)如敦煌壁畫般斑駁感與滄桑感呼之欲出,不規(guī)則的下擺衣裾翻飛,飛天般風姿綽約飄飄欲仙。
這款開衫融合了多種元素,材質(zhì)選用水墨段染與亮片絲麻的組合,效果喜人,亮片若隱若現(xiàn),低調(diào)奢華,一種舊舊的復古的色調(diào)如敦煌壁畫般斑駁感與滄桑感呼之欲出,不規(guī)則的下擺衣裾翻飛,飛天般風姿綽約飄飄欲仙。
針:4.0MM
線:指尖紗歐美馬海蕾絲長段染線--水墨系列 圍巾線 貴婦線 細線06#赭石色4團+亮片絲麻淺棕色6團
尺寸:衣長前片76CM/后片66CM 胸圍86CM袖長58CM
編織筆記:
這件開衫考慮段染的節(jié)奏問題,采用左右下半部分/左右前片/后片分5部分編織,原版是左右下部分/左右門襟/后片/左右前片7部分,如果純色分身前前后片連織更簡單。與原版的不同之處:A所有扭針全部改為平針;B織了斜肩;C領(lǐng)子也是漸次加針隱退編織。
左右下半部分拼片:
右半片起122針織花樣A后(排針17*7+1+2=122針,2針邊針織起伏針,不做說明的邊針均織起伏針)接著織花樣B的第7行(僅在起頭時用花樣A之后按照圖解B正常織完整的22行花樣B),縱向4組花樣后分兩部分53針(前襟部分,停針)+69針(向后片編織部分),69+2(2針加在分針側(cè),保持花樣完整)=71針再4組花樣又12行=100行后停針,左半片與右半片相同,注意分針方向,左右對稱,之后與右半片無縫縫合;
后片上部拼片:
自下部拼片上挑95針(定好挑針起終點即側(cè)縫處),注意兩側(cè)的1邊針不要挑在織物上直接加出(是用來縫合的),織40行平針后開袖籠,兩側(cè)各平收4針,減針2-2-1/2-1-3/4-1-1,余75針織18CM(自開袖籠算起52行)織斜肩11/10兩次引退,中間余33針平收(不開后領(lǐng));
左右前片上半部分拼片:
自下部拼片上挑31針(其中靠近后片側(cè)的1邊針是用來縫合的,不要挑在織物上,直接加出)并與之前停針的53針連織(31針織平針,53針織花樣),40行后開袖籠同后片,18CM后織斜肩11/10/18/17/19,其中11/10完成后與后片合肩余1針不收(這針作為與后領(lǐng)縫合用),此時前領(lǐng)花樣在第7行,之后引退的三次是按照鳳尾花型引退,引退完成后再織22行后停針與另一側(cè)在中縫處無縫縫合并與后領(lǐng)窩縫合(行與列縫合);
袖:
起50針片織花樣A后織平針,加針18-1-1/12-1-4/14-1-1平14行(自平針算起)共計64針收袖山,兩側(cè)各平收4針,減針1-1-2/2-1-4/4-1-4/2-1-3/1-1-6余18針平收。縫合腋下側(cè),上袖完成。
原版圖解
圖解符號說明:
雙數(shù)行是在反面織的針法與日版標注不同,如第二行織下針,這點請注意,實體黑方框為下針,實體三角為2并1(兩種減針方向有別),實體菱形為下扭針,空體菱形為上扭針,日字型為上針,圓圈為加針,我把扭針簡化為平針了。
評論 (共0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