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愛就編 時間:2018-09-10 18:04 閱讀:22852 標簽: 編織達人 編織故事 毛衣故事 編織藝術
她用半個多世紀織出550件毛衣
從未穿過,保存完好
不僅成為眾所矚目的博物館藏
也掀起一波藝術活動
這或許最資深的過程編織者,
來自荷蘭鹿特丹的老奶奶Loes Veenstra,
自1955年以來,織出超過550件毛衣,
最初她的初心就是為了讓自己的雙手保持忙碌,
每每織完一件她就折疊起來,按顏色歸類放好,
不穿也不送人,收好馬上織新一件,
如此享受著編織的過程,一織就是半個多世紀……
在鹿特丹博物館社區(qū)搜集歷史、人文故事和藝術品時,
發(fā)現(xiàn)了她,并提出要展出這五百多件毛衣的想法,
于是這也是這些毛衣第一次走出家門。
當荷蘭設計師 Christien Meindertsma看到這些令人震撼的毛衣后,
覺得如果只是放進博物館有些可惜,于是她與攝影師創(chuàng)作了一本圖冊,
圖冊封面特別使用混入羊毛纖維的紙張,有著溫暖的手感。
然而不僅限于此,
在多方共同的策劃下,這些毛衣不再是館設、書中圖案,
而是用一種充滿律動方式精彩呈現(xiàn)。
那天,老奶奶在熟悉的街區(qū),
被扶上華麗的寶座,周圍的人們早已各就各位,
且全都穿著Loes所織的那些塵封多年卻艷麗如新的毛衣,
一場毛衣快閃行動就此開啟,
在活力青少年的舞動中,
這些色彩斑斕的毛衣也變的富有靈魂。
在毛衣呈現(xiàn)的色彩海洋中,
處處洋溢的是笑臉和溫情,
項目為此也迅速地傳播開來,
不僅快閃短片放映于鹿特丹國際電影節(jié);
同年年底該項目也獲得了荷蘭設計大獎。
當這一切結束后,
博物館開展公開拍賣,賣出了部分毛衣,
而對于已經(jīng)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
并不太明白整個事件,
也不知自己造成的社會影響力,
只是樂呵呵收下拍賣款,
然后再買些線線,繼續(xù)執(zhí)著著織她的毛衣
……